孩子牙齒搗蛋 3陋習
愛吃糖 含奶瓶睡 頻吃點心
2013年11月10日
萬聖節剛結束,「不給糖,就搗蛋」的習俗讓許多孩子拿到滿滿糖果,開心滿載而歸,但當心伴隨而來的是牙齒搗蛋問題,國泰醫院兒童牙科醫師謝宗慈指出,若孩子愛吃糖果又沒有馬上刷牙,很容易因此蛀牙,嚴重可能細菌感染,釀成蜂窩性組織炎,此外,孩子正餐中間太頻繁吃點心,以及嬰兒有含著奶瓶睡覺或睡前喝奶習慣,都是門診常見引起兒童蛀牙的3大陋習。報導╱林明佳 攝影╱高凱新 部分圖片╱資料照片
謝宗慈醫師提醒,家長別把糖果當獎賞,平常家裡少買、少放,孩子看不到自然不會一直吵著要吃,若要吃,吃完後也應盡快幫孩子刷牙、漱口,搭配牙線清潔牙縫。像門診就發現最常導致孩童蛀牙原因就是愛吃糖果,因糖果本身很黏、易黏附牙齒表面,若又沒有馬上清潔,就很容易導致蛀牙,嚴重甚至可能釀成蜂窩性組織炎,造成臉頰紅腫、兩邊不對稱,細菌還可能滲入組織間隙,造成其他部位如顱內、眼窩等處感染,不宜輕忽。
避免一直進食
此外,平常應規律進食,家長可幫孩子訂立吃點心時間,例如午餐和晚餐中間,就可訂下午3點至3點半為點心時間,其他時間就避免進食,以免口腔一直浸淫食物中,提高蛀牙機會。另小嬰兒含奶瓶或媽媽乳頭睡覺,口腔整晚浸淫在奶水中,容易產生奶垢、孳生細菌,不利口腔健康,提醒別讓孩子含著睡,睡前喝完奶也要用紗布沾開水輕輕清潔口腔黏膜和牙面。
採水平橫著刷
由於小朋友約在6個月至1歲左右會萌發乳牙,此時可開始用刷頭較小的軟毛牙刷,搭配開水幫孩子刷牙,一般成人都採貝氏刷牙法,也就是牙刷與牙齒呈45度角,但幼兒的乳牙偏短且寬,因此應採水平橫著刷,每次刷2~3顆,1次刷10~15下,且外側、內側和咬合面都要刷到,每次刷牙至少刷3分鐘,三餐飯後都要刷牙,且每天至少在睡前使用1次牙線。
待孩子較大、約6、7歲因為乳牙會陸續脫落、換成恆齒,此時理解力也比較足夠時,就可採貝氏刷牙法。至於牙膏建議等孩子可自己完全吐掉後再用,約5~6歲,以免吃進牙膏,且可選擇孩子喜歡口味,加強他刷牙動機。推薦蘋果新聞:孩子牙齒搗蛋3陋習
http://www.appledaily.com.tw/appledaily/article/supplement/20131110/35427494
待孩子較大、約6、7歲因為乳牙會陸續脫落、換成恆齒,此時理解力也比較足夠時,就可採貝氏刷牙法。至於牙膏建議等孩子可自己完全吐掉後再用,約5~6歲,以免吃進牙膏,且可選擇孩子喜歡口味,加強他刷牙動機。推薦蘋果新聞:孩子牙齒搗蛋3陋習
http://www.appledaily.com.tw/appledaily/article/supplement/20131110/35427494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